這些年我跑日本跑到有點像在環島,每次出發前都還會被問:「欸,你這次是不是又要去日本了?」但也因為這樣,看過太多觀光客走冤枉路、排隊排到天荒地老、錢花了心還累。所以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和朋友們旅途中親身經歷的那些「拜託別再做」的事,總共25件,保證讓你玩得開心、吃得滿足、荷包還能保暖一點。
明明在旅行,卻花時間排爆紅IG店?
有一次去大阪,朋友硬要去某家甜點店,因為說是IG上看到的打卡聖地。結果排了快兩個小時,拍完照,吃第一口她就皺眉:「這…也太甜了吧?」當場整個火氣都上來。從那次後我學乖了,直接打開 Tabelog(食べログ),用地圖找附近評價高的在地小店,幾乎沒踩過雷。像我在京都發現一間藏在巷弄裡的蕎麥麵店,分數高到嚇人,一進去還是老爺爺老奶奶在吃,那味道真的一試成主顧。
誰說日本找不到垃圾桶?
大家一直說日本垃圾桶稀少,但其實很多便利商店外面、車站角落、公廁旁邊都有設立,只是位置比較隱密。要是你買了便利商店的飯糰或炸雞,拜託不要邊走邊吃再亂丟包裝紙。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買了就在店門口旁邊解決掉,順手丟掉,輕鬆乾淨不尷尬。
短程搭計程車其實沒你想的那麼貴
某次在京都走到腳快炸開,朋友死撐著不願搭計程車,結果第二天直接鐵腿。回來算一下,原來昨天那段計程車車資跟台北差不多,根本沒差多少。拜託,腳還要走好幾天,不要為了省那100元,把自己的腳拿去抵命。
不要把便利商店當神來膜拜
很多人一到日本就對7-11瘋狂朝聖,什麼都只吃它的。欸!你知道全家(FamilyMart)的炸雞超級香嗎?還有Lawson的甜點根本是夢幻級別,我個人超愛它的起司蛋糕,完全不輸甜點店。而且Lawson的文具、襪子、旅行用品也好實用,偶爾還能撿到可愛的聯名商品,根本小型百貨公司。
日本車廂聊天真的沒那麼嚴格
我有個朋友第一次搭JR,緊張得像偷東西一樣,不敢出聲。其實車廂是可以講話的,只要你音量別像在吶喊,大家都會很寬容。我跟朋友常常小聲講話講得好開心,也沒看過誰白眼我們。重點就是:小聲就好、不要講電話、也別邊放抖音邊笑翻就好。
去Donki逛一逛,別忘了你還有回程路
唐吉軻德真的很像挖寶場,從零食、藥妝、衣服、玩具到鍋碗瓢盆,什麼都賣。但我每次都在裡面迷路,挑太久、還買了根本用不到的東西。後來我改去松本清買藥妝、去Cosme看人氣排行榜,時間省超多,產品也專業又齊全。想爽買又有效率,別在Donki耗到腿軟啦!
展望台票真的不用KLOOK
有次我在KLOOK上買東京Skytree票,結果現場票價反而便宜,還能選想去的時間。學到教訓後,我幾乎都上官方網站買票,不只省錢還能更靈活調整行程。雖然KLOOK有方便之處,但別什麼都先刷卡再說,稍微比一下,你會發現官網才是王道。
不是所有觀光名店都值得去
觀光客太多的地方,品質反而容易下滑。東京某間拉麵店,當年很紅,我第一次吃還覺得不錯,隔年再訪,湯頭鹹到我眉頭皺到快打結。後來我都找些比較沒那麼紅、但在地人會去的店,有一次在仙台吃到一間牛舌店,從裝潢到味道都超棒,根本旅程亮點。
「睡眠補眠型旅遊」別再出現
有朋友規劃行程是早上六點出門,晚上十一點才回來。第一天還能撐,第三天大家臉都黑了。我後來都學會留「發呆時間」,像是在神社前坐半小時,看人來人往,或是窩在咖啡店喝一杯,這才叫旅行,不是軍訓。
日本人不是每個人都會英文
在便利店我聽過最多的英文是「cash only」跟「no plastic」。所以學幾句簡單日文真的很有用:「これください」(我要這個)、或是「おすすめは?」(有推薦的嗎?)光這兩句就能開啟不少話題。曾經靠一個「おいしかった」(好好吃)贏得老闆娘的熱情笑容,還送我一塊甜點!
便利商店熱食別等冷了才吃
有一次買了炸雞跟玉米濃湯,結果為了找垃圾桶邊走邊等,最後吃的時候炸雞都變冷硬了,湯也不熱了。從此我都站在便利商店旁邊直接解決,熱呼呼吃下去的感覺,真的超幸福。
地鐵不是每站都有電梯
拖著大行李去地鐵站,如果沒電梯會變成腿部訓練。我曾經硬拉行李上下樓梯,拉到汗如雨下。所以出發前先查好要搭哪個出口、有沒有電梯,會讓你的人生美好很多。
無現金支付在日本沒那麼普及
不是所有店都收信用卡或Apple Pay,尤其是地方小店、居酒屋、甚至某些博物館。我身上都會備點現金,特別是去鄉下的時候,連ATM都不好找。別到時候錢包乾癟,只能尷尬微笑說再見。
租借WIFI蛋不如買SIM卡
一開始我也用WIFI蛋,結果三個人共用一下就卡,還要記得充電、背著笨重機器。後來改買日本SIM卡,超省事!尤其一個人旅行的時候,手機一換就搞定,連去北海道那種鳥不生蛋的地方也收得到。
相機重裝備派要慎重
帶單眼、腳架、閃光燈,結果一天只拍了三張,還被說「這樣好像在拍婚紗照」。如果你不是攝影師,真的不需要那麼多裝備。現在手機畫質也超好,用iPhone拍夜景一樣超讚,還不會手痠。
千萬不要在百貨公司吃午餐
百貨公司餐廳區中午人滿為患,排隊像考試放榜。我通常會避開11:30到13:00這段時間,不然等到肚子餓爆也還吃不到。更聰明的做法是,在商店街找老店或是咖啡館,常常有意外驚喜。
景點紀念品不一定要買
你真的會穿那件寫著「I ❤️ Tokyo」的T恤嗎?我曾經買過一個京都小熊鑰匙圈,後來根本不知道掛哪裡。後來都挑實用又有設計感的東西,例如抹茶粉、風呂敷(包袱布)、還有各地限定口味的零食,自己用或送人都很讚。
小心購物稅免稅迷思
有些人為了湊稅金門檻一直買買買,結果買了不需要的東西。像我曾經為了湊5000日圓免稅,再拿了兩條面膜,回國一看才發現是自己過敏的成分。真的,能省則省,但別因此多花。
把機場當購物天堂?別鬧了
機場東西真的不便宜,我朋友在羽田買了一盒巧克力,回台發現比市區貴快一倍。機場是緊急補貨,不是逛街主戰場。買東西該在旅程中慢慢挑,不是最後五分鐘狂掃貨。
傳說中的甜點不一定真甜美
之前特地去吃某間「必吃」布丁,網路上說入口即化,結果我吃起來是入口即懷疑人生。反而是無意間在上野車站旁買的便當附贈的小布丁,甜度剛好,還有濃濃蛋香,完全驚艷。
不要以為自己拍照技術會進步
旅遊時狂拍照,結果回來發現九成模糊、角度奇怪、拍自己還糊掉。我後來都專心玩、偶爾拍,照片雖少但張張精緻,不再是回來刪一百張的惡夢。
購物清單不是萬靈丹
我朋友照購物清單跑完一圈,結果回來說:「怎麼沒買到我真正想要的東西?」因為那根本是別人的喜好。清單可以參考,但真的要依自己興趣調整。我有次本來打算買某款護手霜,結果現場試聞覺得味道不對,最後買了另款反而超愛。
睡機場不是浪漫,是折磨
有次紅眼航班,我貪圖便宜決定睡機場,結果冷得像冰庫、硬得像鐵板,還睡不安穩。下次我寧願花點錢去膠囊旅館,好睡一點,行程也不會整天脾氣暴躁。
景點地圖別全靠Google
Google有時地圖會帶你走奇怪小巷,像我曾經為了找一間咖啡店,結果走進一個死巷,還被貓嚇一跳。建議大家用Google Maps搭配實體指示牌或在地人問路,才不會越走越偏。
拍照打卡要適量,回憶才珍貴
我朋友拍照拍到忘了吃飯,結果景點也沒好好看。我現在都是先享受現場氛圍,再拍幾張紀念就好。旅行不是來拍戲,是來生活的。
如果你也有遇過這些情況,歡迎留言來聊聊你最傻的旅遊經驗~我們一起變聰明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