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shi醬最愛玩日本

日旅初心者必看

日旅初心者必看

當你第一次計劃去日本自由行時,是不是腦中瞬間冒出無數問號?什麼是JR Pass?地鐵怎麼搭?需要買IC卡嗎?其實日本交通看似複雜,實際上只要抓對重點,就能走得比當地人還順暢。

我第一次踏上東京的那天,拿著一張看不懂的地鐵圖站在新宿站,差點被來來去去的人潮推倒。那時候什麼都不懂,甚至還以為地鐵和JR是一樣的東西,結果一不小心刷錯卡進了JR站,又狼狽地跑出來找地鐵入口。這些年多次自由行下來,總算累積了一些實用的心得,今天就來一次分享個夠!

交通卡世界太多,怎麼選最適合你的?

去日本最基本的裝備之一就是一張IC卡。最常見的是Suica和ICOCA,其實功能幾乎一樣,只是Suica多半在關東發行,ICOCA則來自關西。不過現在大部分地方都可以互通,你在哪裡買基本上沒太大差別。

如果你是第一次去日本,強烈建議直接買一張IC卡,儲值後就能像在台灣用悠遊卡一樣刷來刷去。地鐵、公車、便利商店都能用,非常方便。重點是它會自動計算你搭乘的票價,比人工買票快太多。我曾經因為急著搭車臨時買票,結果找不到語言切換按鈕,又搞不清楚目的地是哪一區,眼看電車來了卻上不了車,當下真想鑽地洞。

而如果你是要在短時間內大量移動,比如關東跳關西、連跑好幾個城市,那就可以考慮買JR Pass。不過現在的JR Pass漲價漲得讓人皺眉頭,一定要精算一下交通成本才划得來。

搞懂地鐵、JR、私鐵的差別,你就贏一半了

很多人剛到日本,看到一堆車站名稱前面寫什麼「東京Metro」、「JR」、「東急」、「京王」…整個腦袋打結。我也曾經一臉問號地看著導航想說「這不是同一個地方嗎,為什麼要轉兩次車?」

日本的交通系統主要分成三類:

  1. JR(Japan Railways)- 國營,路線多,跨縣市移動主力。
  2. 地鐵(Metro或Subway)- 各大都市才有,像東京就有東京Metro和都營地下鐵兩家。
  3. 私鐵(私營鐵路公司)- 例如小田急、阪急、京成等等,通常服務範圍在某一區域,很多景點都靠它們連接。

有時候同一個地方會有不同公司營運的車站,例如新宿站可能有JR新宿、京王新宿、小田急新宿等,雖然都叫新宿站,但其實是在同一個大範圍裡的不同出入口。剛開始很容易迷路,我第一趟去大阪時光是從地鐵出口找到要搭JR的地方,就繞了快二十幾分鐘。

解法就是:事先查好你要去哪個出口,車站內部地圖先熟一遍。 也可以用 Google Maps 的導航功能,它會幫你分辨是哪個系統,還會顯示幾號月台要搭哪班車,超級實用。

Google Maps還不夠?再裝這幾個App出門不怕迷路

雖然 Google Maps 很方便,但我後來發現日本本地人更愛用「NAVITIME」或「乘換案內」。這兩個 App 對自由行超級友善,尤其是在需要轉乘多段車程時,它會告訴你應該從哪一個月台上車、哪個車廂最靠近出口,還會顯示全程票價跟預估時間。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京都從嵐山要去伏見稻荷神社,中間要轉一次JR、一次近鐵。當時我已經被前幾天的轉車搞到懶得查路線,就隨手用乘換案內一查,立刻告訴我從哪個月台出發、轉乘時間幾分鐘,結果整趟行程超級順,我還提早到了!

這些 App 多半有免費版,如果你是那種會精算每一分鐘行程的人,也可以考慮升級成付費版本,會有更多即時訊息通知。

買票機看不懂?勇敢開口問站務員

我知道,很多人到了日本車站看到買票機上全是漢字加平假名直接放棄,然後就卡在那邊乾瞪眼。其實日本很多買票機是有英文介面的,但有時候操作方式真的讓人頭暈。

我有一次在橫濱站要買特急券,研究老半天都搞不懂怎麼選特急還是普通車,結果後面大排長龍,壓力超大。最後我乾脆跑去服務台,小聲地用破日文問「すみません、これどう買うの?」(不好意思,這怎麼買?)結果站務員不但沒有不耐煩,還親切地一步步幫我操作。當下真的覺得日本人服務太貼心了。

如果你真的怕開口,可以先把目的地、時間等資料寫在手機備忘錄上,直接給站務員看,通常他們會秒懂。

想搭新幹線?你可能需要這幾種票種知識

新幹線對很多人來說是夢幻列車,不過票種複雜到連我一開始也常搞錯。簡單說,新幹線票分為「基本車票」和「特急券」兩部分,缺一不可。

例如你從東京要去京都,可能需要買:

  • 一張從東京到京都的基本車票(用來進出閘門)
  • 加上一張搭乘新幹線的特急券(用來指定座位)

有時候也可以用IC卡搭新幹線(像是東海道新幹線的「EX App」),但要先註冊、綁定信用卡,手續比較繁瑣。如果你不確定,最穩的方式還是直接去綠色窗口(みどりの窓口)或自動售票機買票,尤其是連假或旺季一定要提前劃位。

我有次春天去仙台賞櫻,因為太臨時沒劃位,只能搭自由座,結果從上野站一路站到大宮才有座位,膝蓋差點爆炸…所以真的不要鐵齒!

關於公車,別再搞錯上下車順序了!

在日本搭公車有個常見陷阱:不是每個地方都是前門上後門下。像是在東京多數公車是「前門上車、後門下車」,但在京都、北海道或九州,則是「後門上車、前門下車」,而且上車時要抽整理券。

這個整理券對應的是你上車的地點號碼,當你下車時,前方的電子看板會顯示你那個號碼對應的票價。要記得先準備好零錢或IC卡,我有次在札幌公車上因為找不到千圓鈔票兌換口,差點錯過下車站。

公車司機通常不太會講英文,但態度都很有耐心。如果真的搞不懂,也可以說出你要去的地方,他們會用手勢或簡單日文幫你指引。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夜行巴士與在地交通也是選項之一

如果你的預算有限,又不趕時間,可以試試日本的「夜行巴士」。很多人會搭深夜出發、清晨抵達的巴士,省住宿又省交通費。我自己曾經搭過一次從東京到大阪的夜巴,車上有獨立座椅遮簾、USB插孔、附枕頭,還真的睡了一整晚。

另外有些城市還有特色交通工具,比如札幌的路面電車、長崎的路面電車、或是江之島的江之電。這些交通工具不但方便,搭起來也很有氣氛,值得特地安排一段體驗。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說到底,日本的交通雖然複雜,但其實也非常有系統、有邏輯。只要事前稍微做點功課,再加上一點點膽量與彈性,就可以讓你的整趟自由行變得輕鬆又精彩。

有時候迷路也是旅程的一部分。我曾經因為搭錯車誤闖了一個沒計劃的小鎮,卻在那裡吃到此生最難忘的蕎麥麵。旅行就是這樣,越意外,越有趣。你說對吧?

你打算去哪個城市開始你的冒險?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8-17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