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文青旅人必收藏!跟著我的腳步逛書店、雜貨、還有手作體驗超療癒!
去日本不一定要追景點和美食,有時候走進一間安靜的書店、在小巷裡摸到一個只屬於自己的雜貨角落、或是動手做個玻璃杯或和風吊飾,反而更能讓人覺得:「啊~有旅行的感覺了!」
有些人去日本是為了迪士尼、吃燒肉、買藥妝,而我,是那種看到獨立書店會不小心在裡面坐一整個下午、看到陶藝體驗就忍不住報名、然後在雜貨店瘋狂摸小物的那種人。如果你也是這種「有點宅、又有點浪漫」的文青旅人,那這篇就是寫給你的!
我每次去日本,行李箱幾乎不是塞衣服,而是書、手作小物跟一堆看起來不知道幹嘛但超可愛的雜貨。你知道那種東西嗎?可能是一個印著柴犬臉的布書套、一個木頭做的小印章、或者一張貼紙組,但當你在東京下町的某家雜貨店看到它時,你會毫不猶豫掏錢,然後一臉滿足地走出去。
東京的書店宇宙比你想像的還要大
有一次我走進神保町,原本只是想逛個半小時,結果五個小時後才走出來。那裡的書香氣真的會讓人上癮,而且每一間書店都像是有自己的個性一樣。有的專賣絕版老書、有的擺滿漫畫、還有那種連封面都藝術感爆棚的設計書店。重點是,每一間我進去的店員都好親切,有時候甚至會熱情介紹:「這本是我們最近自己出的ZINE喔!」然後我就又默默多買了一本……
中目黑的小物雜貨店是天堂,真的
我曾經在中目黑的一間小店裡,買了一個完全不實用但美到不行的木頭筆座。店主是一位戴圓框眼鏡的伯伯,看到我一直盯著那個筆座看,他輕聲說:「這是用山梨縣的木頭做的喔,木紋都不一樣,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結果我立刻掏錢。後來每次看到那個筆座,我都會想到那個午後陽光灑在木頭上的樣子。
在京都做手作體驗,超像進入宮崎駿的世界
有一年我跑去京都,在一間超像老民宅的玻璃工坊裡報名了吹玻璃體驗。雖然當下超緊張,很怕一個不小心就把玻璃吹爆,但老師超有耐心,一邊幫我調整火焰,一邊教我怎麼轉動玻璃管。最後我做出一個歪歪的玻璃杯,雖然看起來很不對稱,但我每次喝水都覺得它超級有靈魂,因為那是我做的啊!
自由之丘,讓我掉進文青深淵的地方
自由之丘的巷弄裡真的藏著太多驚喜。有一次,我只是想找間咖啡廳坐坐,結果在某個小巷子裡發現了一家像倉庫改裝的紙品店。裡面有各種日式和紙、印章、筆記本,甚至還有一整面牆都是手工信封。我在那邊站了快一個小時,試圖說服自己「我不需要再買筆記本了」,但最後還是帶走了三本(然後至今還沒寫完)。
高円寺是我私藏的寶藏之地
說到日本的文青地圖,大家都會說下北澤、中目黑,但高円寺才是我最愛的秘密基地。那裡的二手書店跟唱片行密度之高,讓人像是走進平行時空。我曾經在一間巷弄裡的店裡買到一本1970年代的旅行手帳,裡面竟然還夾著前主人的車票和一張手寫的旅行小紙條,那一刻我真的雞皮疙瘩,感覺自己接收到某種時光的訊息。
動手做些什麼,旅行會更有味道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明明是旅人,但總覺得好像只是「觀看」這個城市而已。直到我開始參加一些手作課程,像是製香、和菓子製作、甚至是手染布,才發現:當你動手參與了,你會記得的不只是風景,而是整個體驗的感覺,像是和老師一起笑著失敗、或是把完成品拿到手上的成就感。
鎌倉也可以很文青,不只是觀光客拍照打卡點
大部分人去鎌倉都衝著大佛或是江之電打卡,但我最喜歡的是那裡的獨立書店和隱藏版咖啡館。有一次,我在一間幾乎沒人發現的小店裡買到了一本小小說,書皮用的是和紙,封面印著一片紅葉。店主是位安靜的阿姨,她只說了一句:「這是我自己印的。」我真的差點感動哭。
旅程的最後,我總是塞進一間文青咖啡館裡收心
說實話,我不是那種每天排滿景點的旅人。旅程的最後一天,我會找一間有窗、有陽光、有插座的咖啡廳,點一杯不便宜但好喝的拿鐵,開始翻我這趟買的書,或者看看相機裡的照片。那時候才真的會有種:「啊,這次旅行真的結束了」的感覺。
旅遊不是要趕行程,是要感覺有活過
這幾年我發現,其實旅行不需要太多的攻略或必訪清單,反而是那種隨性走進一間店、無意間發現一個角落、動手做了一個什麼東西,才會讓人真正記住。這些看起來不怎麼「觀光」的安排,才最有溫度。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喜歡在旅行中尋找一些安靜卻深刻的時刻,不妨下次到日本試試這種文青行程。不用排太緊,不用人擠人,只要準備一顆願意慢下來的心,一個小背包,一支筆記本,還有一點點想讓生活變得不一樣的念頭。說不定你也會像我一樣,一去再去,然後不小心把一整個行李箱都變成文青戰利品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