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日本自由行,總覺得什麼都很方便、到哪都沒問題?
實際上,真的去過幾次之後,才會發現裡面藏了很多新手不太知道的地方。雖然日本治安好、交通便利,但有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其實不見得跟我們想的一樣,尤其第一次去玩的朋友,常常因為這些小誤會,多花冤枉錢、浪費時間,甚至臨時手忙腳亂。這邊整理出三十個我自己和朋友實際經歷過、或是觀察到的狀況,分享給大家當作心理準備,也算是省下不少功課和時間。
第一個蠻常聽到的就是「全程刷卡不用換日幣」。其實如果只在大城市、百貨公司、連鎖店活動,刷卡當然沒問題。但日本依然有很多小吃攤、老舖、地方餐廳甚至寺廟是只收現金的。像我之前去京都某個有名的食堂,口袋裡只有信用卡結果根本付不了錢,只好又跑去便利商店領現金。雖然現在便利商店或車站可以領錢很方便,但臨時才發現身上沒現金真的會有點慌。所以還是建議出發前先換好一些日幣放著,尤其是一千圓的零錢和小鈔比較實用。
再來,「機場入境都很快」這個也是迷思。像是成田或關西機場,尤其週末或連假,根本是滿滿人潮。那時候排隊入境光是等就要四十分鐘以上,行李轉盤旁也擠滿了人。有些朋友覺得日本效率應該很高,但其實熱門時段不管哪個國家都會塞。如果行程安排上有緊湊一點的轉車或預約,還是保留多一點時間比較保險。
「住宿二十四小時都有人接待」這點,新手也常會忽略。商務旅館或大飯店當然沒問題,但如果是公寓型、民宿或是便宜一點的Guest House,有些是完全自助入住,甚至沒有櫃檯人員。像我有次凌晨抵達大阪,結果訂的住宿是那種無人管理的,要先自己拿密碼開鎖,才知道原來不是每間住宿都有接待人員。訂房前一定要確認好,不然半夜到現場卻進不去會很糗。
「日本人都親切會幫忙」,這也是我們常聽到的印象。不過實際上,日本人雖然禮貌,但不太會主動干涉別人。如果你迷路或不確定在哪裡,通常還是要自己主動開口問比較好。尤其像車站轉乘,標示雖然多,但有時候還是很複雜,問問站務人員會比較快。但前提是自己要先開口,而且不要太依賴別人來救你。
「退稅現場辦很快」,這一點我自己也踩過雷。不少藥妝店或小型店根本不提供退稅,或是要另外到指定櫃台辦理。就算有退稅,手續也比想像中繁瑣。而且機場的退稅窗口常常排隊排到天荒地老,尤其是旅遊旺季時段。除非金額真的很大,不然有些人最後乾脆放棄退稅,覺得麻煩不值得。
「餐廳都有英文菜單」,這應該是最常見的新手期待吧?實際上很多地方還是只有日文菜單,最多加上漢字。尤其是那種老店、食堂,基本上不太管觀光客是不是看得懂。這時候最實用的工具其實是Google鏡頭,直接用手機拍照翻譯,至少大概知道自己點的是什麼。這比硬是猜還安全,畢竟有時候看不懂點錯東西,可能上桌才發現完全不合口味。
「Google Map到哪都能用」這一點,在鄉下或郊區就很容易出問題。像我之前去長野或和歌山的時候,Google Map上面的公車時刻和路線常常對不起來,甚至地點標示偏差也蠻明顯的。反而是使用「乘換案內」這種專門的交通App會更準確,特別是轉乘時間、月台資訊這些,還是靠日本當地的工具比較安心。
「可以久坐聊天吃飯」,在台灣可能比較正常,但在日本熱門餐廳,尤其是午餐時段,如果吃太久沒走,店員會過來提醒。有一次和朋友去東京表參道某家餐廳聊天聊太開心,結果店員很有禮貌地過來請我們結帳。日本餐廳基本上就是吃完就離開的文化,尤其是中午生意忙的時候。
「便利商店東西都穩」,這句話其實不完全正確。便利商店的東西雖然選擇多,但像甜點真的偏甜,台灣人吃可能會覺得膩。關東煮和熱食類反而比較不會出錯。像是關東煮的白蘿蔔、雞蛋、牛筋串這些,我自己每次去都會吃。另外熱便當、炸雞、咖哩飯那類也還算穩定,但甜點就真的是見仁見智。
「鄉下地方也都有便利商店」,這其實要看地區。像東京、大阪當然到處都是,但如果是北海道某些小鎮或山區,便利商店可能半夜就關門了,甚至完全沒有。開車自駕或搭巴士去比較偏遠的地方之前,一定要先準備好食物和飲料,尤其冬天雪大時更不方便。
「投幣式自動販賣機到處都有」這句話在市區大致成立,但也不是百分之百。尤其是某些小巷或住宅區,販賣機也許壞了或被撤掉。冬天或夏天氣溫極端時,口渴卻找不到販賣機還是會有點麻煩。所以行李包包裡還是建議隨身帶一瓶水。
「日本公共廁所都很乾淨」的確大多數都不錯,但也有例外。尤其是車站外圍或很舊的廁所,有些維護狀況沒那麼理想,甚至沒有衛生紙。像我有一次在一個小車站的廁所,完全沒紙還有點味道,從此之後都會自己帶一包小面紙放包包裡備用。
「藥妝店比台灣便宜很多」,這個大概五年前還說得通,但現在有些商品價格其實差不多。尤其是台灣有時候做特價活動,反而比日本便宜。不過像某些限定商品、品牌還是只有日本買得到,這種就看個人需求。單純以價格來說,現在真的不一定必買。
「買機票越早越便宜」,這是很多人以為的定律,但日本線不太一定。像LCC廉價航空,有時候促銷反而比提早訂更便宜。太早訂反而會錯過後面釋出的折扣票,尤其是台灣飛東京、大阪這種超熱門航線。所以可以觀察一陣子再下手,別一開始就急著刷卡。
「日本交通票券一定划算」,像JR Pass這種,其實只有跑很多地方才真的有價值。單純在東京、大阪活動的話,用單次票或IC卡反而更省。很多朋友買了Pass結果沒用幾次,最後反而虧。行程要先規劃好,再來決定要不要買票券。
「日本地鐵出口都通」,這句話如果是東京,還比較合理。但像京都、大阪或其他城市,有些出口只有樓梯,甚至有些根本關閉。帶行李、推嬰兒車的話,一定要事先查清楚哪裡有電梯。不然扛著行李箱爬樓梯真的會很痛苦。
「藥妝店有試用品」,大部分都有,但也有不少店是完全封起來不給試,尤其是疫情後。像粉底、保養品這類,有時候只能憑印象或查資料選。尤其是人氣商品排隊購買的時候,更不可能慢慢試。所以先做功課比到現場現場試還重要。
「百貨公司免稅一定比較便宜」,其實有時候線上買還更划算。像Amazon Japan、樂天,折扣加上免稅,比實體店還便宜。只是要考慮寄送和取貨問題。如果是自己住的地方有郵箱或櫃台收件就很好處理。
「日本人不喝冰水」,這其實是看場合。餐廳多數還是提供冰水,特別是夏天。而且很多地方也會給冰塊。不過冬天的話,有些地方提供的是溫茶或熱水。如果真的不想喝冰的,點餐時可以問一下,但不要太期待全部都會主動提供熱水。
「便利商店內用區不限時」,通常可以坐一下沒問題,但如果人很多或店面小,很可能會有張貼「請勿久坐」的告示。像我自己在新宿遇過,明明桌椅很多但被提醒過不能久坐。尤其是早上上班族買早餐的時段,內用區會很搶手。
「搭地鐵一定要排隊」,日本人真的很守規矩沒錯,但某些情況下還是會有例外。比如通勤高峰,大家還是會稍微擠一下。不是完全一板一眼排隊上車,但大致上秩序還是比其他國家好很多。新手如果看到有人沒排隊不要太驚訝。
「超市便當隨便買都好吃」,大致沒錯,但有些便當是前一天晚上做的。尤其是打折的時候,便當可能已經放很久。味道、口感就不一定新鮮。所以雖然便宜,但還是挑一下比較妥當,尤其是生食類不要貪小便宜。
「日本人穿搭都很時尚」,看城市啦!東京表參道這種地方當然很潮,但郊區或普通小鎮,其實穿得很普通也不少。尤其是老人家,打扮就非常樸素。不要以為自己穿得隨便會很突兀,普通T-shirt加牛仔褲在很多地方都沒問題。
「交通工具準時到秒」,大致如此,但天氣狀況也是變數。像下雪、地震或颱風,班次也會取消或延誤。尤其是冬天北海道、東北,常有積雪導致列車停駛。事前查詢官網資訊很重要,千萬不要完全相信行程表。
「深夜也有大眾交通工具」,東京或大阪地鐵大約半夜一點左右就收班了,之後只有夜行巴士或計程車。新手如果安排晚班機,一定要確認最後一班電車時間。不然真的會變成只能搭計程車,花費大增。
「百貨公司賣場不限時間逛」,其實很多店鋪晚上八點、九點就打烊了。跟台灣百貨公司營業到十點、十一點不同。尤其是地下食品賣場,甚至更早收。行程安排時要注意這點,別太晚才去。
「商店街一定有熱鬧活動」,只有特定季節、祭典才會有。平常日商店街可能也沒那麼多表演或特價。尤其疫情後,很多活動也取消或縮小規模。
「日本人不太喜歡聊天」,這其實是看場合。如果是朋友之間,或是酒吧、居酒屋,大家還是會聊得很開心。只是公共場所,比如電車上,大家比較安靜而已。別誤以為日本人個性都很冷淡。
「寺廟拍照沒問題」,其實有些地方是禁止攝影的。尤其是本堂、神像前,最好先看看有沒有禁止標示。之前在奈良某寺拍照被提醒過,真的有點不好意思。
「日本拉麵店都可以外帶」,大部分拉麵店其實只提供內用,外帶比較少見。尤其是那種專門店,煮好現吃才好吃。如果要外帶,事先問清楚比較好。
「冰品只有夏天吃」,其實日本很多地方冬天也有賣冰淇淋。像北海道牛奶冰、抹茶冰淇淋,很多人冬天照吃無妨。
「櫻花季都是好天氣」,其實三月、四月氣溫很不穩定,常常又下雨又吹風。不要以為只是單純賞花,記得準備保暖和雨具才不會掃興。
「免稅店價格最划算」,這跟剛才講的一樣,有時候比不上網購。尤其是電子產品或3C,還要考慮保固問題。
「行李可以隨便放著沒人偷」,雖然治安好,但也不要完全掉以輕心。尤其是車站、大型活動場合,還是會有偷竊風險。簡單鎖一下比較安心。
這些就是我自己以及朋友們去日本多次之後累積下來的小心得和誤會整理,真的每一條都不是空穴來風。希望有幫助到正在規劃日本自由行的你!